第一次诺拉战役:迦太基军队与罗马军队谁获胜了?

公元前216年,由于坎尼战役的大胜,汉尼拔开始对整个意大利地区抛出了橄榄枝。但由于罗马元老院的据不妥协,他只能为减轻后勤负担而屠杀了大批共和国战俘。随即又率军进入半岛南部,希望在那里建立对接迦太基本土的战争基地。

  在此关键时刻,罗马人推出了以城市攻防战见长的马塞拉斯。他不仅将在诺拉城阻击强敌,也逐步将整场第二次布匿战争拖入了有利于己方阵营的节奏。

  进军那不勒斯

image.png

  许多罗马的拉丁同盟军 在坎尼战役后出现动摇

  虽然罗马并没有因坎尼战役的失败而动摇决心,但许多依附他们的意大利盟邦却对他们开始表现出信心不足。位于半岛西南部的坎帕尼亚地区,就有部分城市选择倒向汉尼拔,以免自身受到迦太基军队攻击。其中就有堪称核心城市的卡普阿,让北非孤军的战略形势变得好转起来。

  不过,汉尼拔的最大目标还是著名海港城市那不勒斯。这座由希腊移民建立的重要口岸,始终在坎帕尼亚海岸占据着重要位置。不但拥有丰富的经济资源和人口总量,还是对外贸易最繁盛的地方。迦太基军队若夺取这里,自然能顺利从北非本土获得直接增援。同时,罗马将在分兵西班牙的同时,面对南北两头的同步夹攻。哪怕战略储备足够雄厚,也经不起这样的巨大消耗。

  那不勒斯一度是汉尼拔的重点目标

  在得知汉尼拔南下的同时,罗马当局也展开了积极备战工作。他们推选后来称之为“罗马之剑”的马塞拉斯来主持大局,但后者手中却仅有的1500名经验不足的新募士兵。为了确保坎帕尼亚不彻底倒向对手,元老院敕令新统帅前往卡西努姆收编残兵,并有权向其他同盟城市索要部队。考虑到时间紧急,更是有违传统的紧急释放了8000名奴隶,让他们以参军的方式换取自由之身。马塞拉斯也没有寄希望于完全的被动应战,而是很有先见之明的将全军分为两拨,分别派往西西里岛和那不勒斯城。后者无疑是要阻挡汉尼拔的强攻,前者也必须去稳住包括叙拉古在内的众多不坚定盟友。

  因此,马塞拉斯最后留在身边的部队仅仅是10000多步兵和2000骑兵。准备要面对的却是长期追随汉尼拔获胜的百战劲旅。在追踪迦太基人抵达南方后,他高兴的看到那不勒斯仍选择效忠于罗马,并且拥有一定的自保能力。于是就转向东边的诺拉城,防御这个则充满变数的地方。

  汉尼拔做梦都想让自己拥有能联通本土的基地

  罗马之剑的首秀

  诺拉城就位于坎帕尼亚地区的北部

  始建于公元前6世纪的诺拉城,主要居民是意大利本地的拉丁土著。相比对迦太基人有仇视和警惕心理的希腊邻居,他们对所有外来者都怀有一份不信任。因此,当马塞拉斯的军队抵达时,发现他们正因为罗马权威的崩塌而摇摆不定。其中,名叫班帝乌斯的贵族子弟发挥着重要煽动作用。

  这名贵族曾以同盟军身份参加过坎尼战役,虽然英勇奋战却最终被俘。出于统战需要,汉尼拔对其以礼相待,并释放他回家作为说客。头脑相对简单的班帝乌斯,就开始为报恩情而不断号召父老乡亲们抛弃罗马,以至于诺拉城本地的元老院都快控制不住局势。好在新一批罗马军团及时抵达,让日趋激烈的矛盾被瞬间叫停。马塞拉斯很快就召来班帝乌斯,假装不知道事情的前因后果的询问身份。甚至假意夸赞他的英勇行为,并奖励1匹战马和500德拉克马银币。结果,这位勇士又忘了汉尼拔的好,重新与罗马人结成同盟。在他的帮助下,诺拉城内的反叛苗头就遭当局的轻松压制。

image.png

  临危受命的马塞拉斯 将被后人誉为罗马之剑

  此时的汉尼拔还不知道情况变故,准备派少量先遣队进入诺拉,迅速控制这座“混乱不堪”的城市。马塞拉斯将计就计,利用敌人的情报滞后设置陷阱伏。还故意将部队的行李都置于城门口,并将所有本地人都驱逐出城墙区域。迦太基人发现这里似乎完全不设防,便争先恐后的跑来掠夺财物。结果,罗马军中的意大利骑兵突然杀出,将疏于防范的他们彻底击溃。虽然部分富有经验的老兵试图抵抗,但军团步兵的第二波攻击又如期而至。他们从另一侧的城门鱼贯而出,咆哮着加入战斗,与骑兵共同夹击对手。

  激战中,迦太基人勉强形成两路进行抵抗,但第三批罗马士兵开始从诺拉城中杀出。在连续的重击下,进攻者终于有些抵挡不住,在耻辱的抛下5000具尸体后撤退。罗马一边则只有500人阵亡,可谓是第二次布匿战争前期的罕见大胜。对已经出现汉尼拔恐惧的他们来说,无异于非常有效的强心剂。

  坎尼战役胜利后 许多迦太基步兵开始用起了罗马装备

  饮恨诺拉城

  罗马与迦太基军队 在首次诺拉城对决中的机动

  此后,汉尼拔组织更多军队赶到当地,频频向城中的罗马守军挑衅,希望对方出来与自己进行野外决战。但马塞拉斯始终不为所动,他判断对手虽然遭受挫折,但整体损失并不至于伤筋动骨。靠手头先有10000多杂牌军,根本不可能在阵战中获胜。所以只能找机会进行小规模冲突,对缺乏补充兵源的敌人进行消耗。

  为此,马塞拉斯决定修改军团的作战风格。此前的很多罗马士兵,由于习惯了自己的组织和训练优势,经常直接以短剑去和对手进行搏斗。现在,他们的主帅却要求他们尽量克制这种原始冲动,将部分精力用于投掷标枪杀敌。在装备上,除担任三线预备队的老兵外,其余军团成员也都被装配了6根轻型标枪,以便增加中距离上的投射强度。

  在马塞拉斯之前 许多罗马士兵已沉迷于短剑格斗

  然而,汉尼拔毕竟是更有洞察力的将领,很容易发现马塞拉斯是一个作风谨慎的对手。于是就照例派小规模的分遣队四散出击,展开对周遭乡间的劫掠行动。罗马人也顺理成章的派出更多兵力,到诸如田野、防务和果园之类的复杂地形上埋伏。由于队形分散且没有准备,许多迦太基征粮队就难以组织有效抵抗,遭到标枪齐射的密集杀伤。即便是擅长边打边撤的努米底亚人,也因缺乏护甲而无法占得便宜。因此,整个后勤征集工作就无法有效展开。

  这些情情况快就传到汉尼拔的耳中,他不得不便派更多援军前往支援。但前一批溃兵的逃散,让后援部队也不能进行有效的展开部署。相反,更多罗马小分队按事先计划的继续投射大量标枪,逼迫兵种复杂的迦太基人再次崩溃。马塞拉斯则鉴于部下已出现疲惫情况,非常及时的选择鸣金收兵。最后带着2头在混乱中捕获的战象,大摇大摆的退回诺拉城中休整。

  在非常不利的添油战中 罗马军队让迦太基损失惨重

  在这场规模并不浩大的二次交锋中,汉尼拔的部队陆续又次损失5000多人,并且有4头战象被杀。更为糟糕的是,居然有1272名来自西班牙和努米底亚士兵,在战斗结束后的第三天就跑去罗马军营投诚。这不仅再次削弱了补充困难的迦太基部队,还将为罗马士兵带去革命性的武器升级。

  马塞拉斯一样相中了这批新来者手里的短剑和重型标枪,并首先在自己的部队里推广。其后的巨大成功,甚至会让大部分人忘却这两样武器的真正发源地。

  叛逃的西班牙士兵 将把短剑和重标枪带入罗马武库

  汉尼拔在意识到情况不妙后,也明智的放弃了原计划。他不再执着于对那不勒斯的攻取,而转道其他南方区域,寻找解罗马联合阵线的薄弱环节。但在许多坚持反抗的城市,怯于攻城的迦太基部队都反而遭至更多损失。

  作为劲敌的马塞拉斯却被短暂调前往西西里岛,从而给北非名将以充足的喘息时间。经过1年的反复折磨,他们终于攻入了仅剩下少量幸存者的佩提利亚。此后,迦太基人得以继续挥师东进,扑向意大利南部的另一大重镇--塔林敦。反过来促使罗马当局进行反扑,并由此引发出更加残酷而漫长的区域鏖战。